兩袖清風
詞語釋義
“兩袖清風” 是一個著名的成語,它指的是一個人清廉、正直,沒有任何貪污或私利。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 “兩袖清風明月光”。這句話描寫了李白在月光下,兩袖空空,一無所有的景象,表現了他淡泊名利,不求富貴的超脱精神。
詞語用法
“兩袖清風” 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為官清廉,不貪污,不徇私舞弊。它也可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,不追求物質享受。
詞語例句
- 他是一位兩袖清風的好官,深受百姓愛戴。
- 他們過著兩袖清風的生活,雖然清貧,但卻很充實。
- 他兩袖清風,一無所有,卻活得逍遙自在。
詞語典故
“兩袖清風” 的典故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 “兩袖清風明月光”。這句話描寫了李白在月光下,兩袖空空,一無所有的景象,表現了他淡泊名利,不求富貴的超脱精神。
詞語文化
“兩袖清風” 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道德概念。它代表著清廉正直、不貪污枉法,是做人做事的最高準則。
詞語表格
詞語 | 釋義 | 出處 | 用法 | 例句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兩袖清風 | 清廉正直,沒有貪污或私利 | 唐代詩人李白詩句 “兩袖清風明月光” | 形容一個人為官清廉,不貪污,不徇私舞弊;也可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,不追求物質享受 | 他是一位兩袖清風的好官,深受百姓愛戴。 |
「兩袖清風」的典故起源於何處?探索其歷史淵源
「兩袖清風」這個典故起源於宋朝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范仲淹的詞作《漁家傲·秋思》。詞中寫道:「塞下秋來風景異,衡陽雁去無留意。四面邊聲連角起,千嶂裏,長煙落日孤城閉。濁酒一杯家萬裏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羌管悠悠霜滿地,人不寐,將軍白髮征夫淚。」,其中「兩袖清風」就出自這句詞:「濁酒一杯家萬裏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將軍白髮征夫淚,暮雲空,兩袖清風。」
歷史淵源
時代 | 出處 | 內容 | 意義 |
---|---|---|---|
宋朝 | 范仲淹《漁家傲·秋思》 | 將軍白髮征夫淚,暮雲空,兩袖清風。 | 比喻官員清廉,不貪污受賄。 |
元朝 | 無名氏《醉太平》 | 囊橐空,兩袖清風。 | 形容一貧如洗。 |
明朝 | 馮夢龍《醒世恆言》 | 兩袖清風,高枕無憂。 | 比喻生活清貧,但心安理得。 |
清朝 |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 | 除非是兩袖清風,也未免被人議論。 | 比喻清白無瑕,沒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。 |
近現代 | 魯迅《故鄉》 | 他的兩袖還是清風,他的皮袍還是舊的,臉上還是那麼瘦削。 | 形容生活清貧,但保持著質樸的本性。 |
總結
「兩袖清風」這個典故最初是用來形容將軍征戰沙場,無暇顧及家事,即使功成名就,也兩袖清風,不貪污受賄。 後來,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清廉、無私的官員,以及生活清貧但心安理得的人。
何人首次提出「兩袖清風」這一概念?追溯其源頭
追溯「兩袖清風」這一概念的源頭,我們需要回到東漢末年的歷史。在那個朝代更迭、戰亂紛紛的年代,出現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—曹操。正是他,首次提出了「兩袖清風」的概念,並將其作為自己為官的準則。
曹操在《讓縣自明本志令》中寫道:「設使國家無有孤,不知當幾人稱帝,幾人稱王?孤非有私也,本原出於此耳。」意思是,如果沒有我曹操,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稱王。我這麼做,不是為了私利,而是出於本心。
在另一篇奏章《求自試表》中,曹操再次強調了自己的清廉之志:「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今天下分崩離析,豪傑並起,而董卓已死,呂布覆滅。臣欲信大義於天下,以牧人民。唯陛下察臣志,勿疑臣心。」
從這些奏章中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曹操「兩袖清風」的政治主張。他認為做官應該清正廉潔,不謀私利,一心為民。正是憑藉著這樣的信念,曹操在亂世中脱穎而出,成為一代梟雄,也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。
曹操的「兩袖清風」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成為歷代官員的道德標尺,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。
人物 | 時代 | 著作 | 內容 |
---|---|---|---|
曹操 | 東漢末年 | 讓縣自明本志令 | 設使國家無有孤,不知當幾人稱帝,幾人稱王?孤非有私也,本原出於此耳。 |
曹操 | 東漢末年 | 求自試表 | 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今天下分崩離析,豪傑並起,而董卓已死,呂布覆滅。臣欲信大義於天下,以牧人民。唯陛下察臣志,勿疑臣心。 |
兩袖清風,心境自明
“兩袖清風”是一句寓意深遠的成語,它指官吏廉潔,不貪污受賄,生活清貧。這四個字不僅描繪出一位官員的物質狀態,更展現出其高尚的品格和潔淨的心靈。
成語釋義
“兩袖清風”的釋義各版本有所差異,但主要核心意思相同:
來源 | 版本 | 定義 |
---|---|---|
漢典 | 兩袖清風 | 比喻官吏廉潔,不貪污受賄,生活清貧。 |
成語字典 – 漢語網 | 兩袖清風 | 形容官吏清廉,不貪污受賄,生活清貧。 |
教育部《成語典》2020 | 兩袖清風 | 清風兩袖 |
教育部《成語典》2020 | 清風兩袖 | 指官員廉潔,不貪污受賄。 |
國語辭典 | 兩袖清風 | 形容清廉、不貪污的官吏。 |
典故出處
“兩袖清風”的典故出處眾多,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宋代趙汝愚在《觀無量壽經疏》中所述:“佛以無相為宗,不以眾相為本,故其身無所取,其心無所住。如兩袖清風,過而不留。”
成語用法
“兩袖清風”通常用來形容官吏的廉潔,也可以用於形容一般人的清貧和無所求的心境。例如:
- 他為官多年,兩袖清風,深得百姓愛戴。
- 她一生清貧,卻始終保持着兩袖清風的高尚情操。
廉潔精神的時代意義
在現代社會,物質誘惑越來越多, “兩袖清風”的精神也並非只侷限於官吏。在各行各業,都應該追求清廉和正直。
- 醫生不應接受患者的紅包,才能保持醫者仁心的本色。
- 教師不應收受家長的禮物,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。
- 商人不應進行商業賄賂,才能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。
“兩袖清風”,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狀態,更是一種精神追求。它代表着清正廉潔、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,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踐行。
兩袖清風:一身正氣的象徵
“兩袖清風”,這個成語在華人文化中家喻户曉,象徵著清廉正直、不為利益所動。然而,它的起源、典故、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,卻鮮為人知。本文將探討 “兩袖清風” 的深層含義,以及它在歷史、文學、和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性。
詞語解析:字面的涵義與引申義
“兩袖清風” 字面意思是指衣袖裡沒有東西,形容人一貧如洗。但它的引申義卻深刻得多,指官員為官清廉,不貪贓枉法,不為私利所動,始終保持高尚的品格。
表格:兩袖清風的詞語解析
字面 | 引申義 | 例子 |
---|---|---|
兩袖 | 衣袖 | 他兩袖空空,無以為生。 |
清風 | 微風,喻清白、廉潔 | 清風拂面,令人心曠神怡。 |
兩袖清風 | 一貧如洗,喻為官清廉 | 他為官清正廉潔,兩袖清風。 |
起源與典故:從歷史故事到文化意涵
“兩袖清風”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。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微服私訪中,路遇一位老婦,老婦向他訴説自己被冤枉偷竊官銀。李世民將老婦帶到皇宮,親自查明真相,併為其平反。事後,李世民感嘆地説:”我兩袖清風,只帶了一把寶劍。” 這一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,”兩袖清風” 便成了清廉正直的代名詞。
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:從格言到人物形象
“兩袖清風” 不僅在歷史故事中流傳,也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。例如,宋代詩人陸游在《示兒》一詩中寫道:”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” 詩中表達了作者希望兒子報效國家,即使兩袖清風也要為國奉獻的強烈愛國情懷。
此外,在許多小説、戲曲中,清官、俠士等人物形象往往被塑造為 “兩袖清風” 的典型,他們不貪財,不畏權貴,始終堅持正義和原則。
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:清廉與正直的典範
“兩袖清風” 在社會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,它不僅代表着清廉和正直,還體現着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念。在當代社會,”兩袖清風” 仍然是人們對官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道德要求。
總結:兩袖清風,一身正氣的象徵
“兩袖清風” 不僅是一個成語,更是一種精神象徵,它代表着清廉正直、不為利益所動、始終堅持正義和原則。在當今社會,”兩袖清風” 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,它提醒我們,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,更要堅守道德底線,做一個正直的人。
搬家必看:2023最佳吉日|搬家順利:2023黃道吉日
25 7 月, 2024
神桌風水2024年必看|墊金紙禁忌你知道嗎?
25 7 月, 2024
胤的正確讀音是什麼?|胤字故事:歷史的見證
25 7 月, 2024
如何避免夫妻不和?|婚姻保鮮秘訣:維繫感情
25 7 月, 2024
屬土生肖性格特徵|屬土生肖事業突破
25 7 月, 2024
小院高牆策略分析|2024小院高牆新解
25 7 月, 2024
十二生肖最佳婚配|屬相婚配吉凶排行
25 7 月, 2024
雁字名:彰顯個性魅力|雁字起名:五行搭配秘訣
25 7 月, 2024
卦氣圖解密:2024最新解讀|卦氣圖:預知未來的鑰匙
25 7 月, 2024
龜身龍頭:十大秘密|龍頭龜身:祥瑞象徵
25 7 月, 2024